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有几点重要区别
交替传译又称连续翻译或即席翻译,是指翻译人员在讲完一部分或全部原语后,以口头形式重新向观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会议口译中的交替传译要求口译员听5-10分钟的连续演讲,并运用良好的演讲技巧,完整准确地翻译出所有内容。交替传译被很多人认为是口译的最高端形式,超过了同声传译,因为它要求在形成翻译阶段之前完成对源语的理解,大部分话最多几秒钟就会从记忆中消失,被其他内容取代。
交传与同传的比较:
1.同声传译在语言质量的要求高于交替传译。交传试图达到"信、达、雅"兼而有之,要求语言在忠实于原语信息的同时试图达到"雅",从而带来优美的译语和较好的听觉冲击。
2.同声传译对译员记忆力的要求高于交传。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都需要译员有超乎寻常的记忆力,但二者在记忆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交传由于自身特点,要求译员有更强的更为过硬的短期记忆力,要求其在短期内能将所摄入的信息存储在记忆中,一直保留到译语结束为止。因此译员要有如"照相机"的记忆力,这是同声传译员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
3.同声传译在听力上难于交传。理解是翻译的前提,也是翻译的关键。交替传译由于自身的特点,译员必须在演讲者讲话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译语表述,因此对译员的听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某些演讲者由于情绪激动,讲话持续很长时间,这就需要交传译员承担较大的听力负荷,充分理解和贯通密集的信息内容,如果译员的听力较弱,不能透彻理解过多的原语信息,就会导致质量低劣的口译产品。
4.同声传译对译员笔记技艺的要求高于交传。在交传当中,译员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笔记技巧,一次成功的交传离不开译员娴熟的笔记技巧。多交传时译员多了读笔记的任务,译员的脑力负荷自然家中,因而必须借助笔记的辅助来减轻记忆压力,而笔记能力的习得又"无章可循",在懂得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译员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才能不断完善笔记技巧。而且,译员容易在笔记和理解消化原语并信息的精力分配上失衡,很容易顾此失彼。
5.同声传译对译员公众演讲能力的要求更高于交传。交传译员需要能够胜任各种场合,做到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能够有效的和听众沟通,并运用必要的肢体语言和眼神极交流驾驭整个交流的场面,从而使会议正常进行,产生质量较高的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