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信息岳阳楼

岳阳楼
岳阳楼矗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靠近洞庭湖。自古以来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一起被称为江南三大著名建筑。北宋范仲淹著名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闻名于世。现在岳阳楼建于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保护区。2001年1月批准为第一批国家AAAA岳阳楼-君山岛 于2011年9月6日正式授予5A景点。
中文名称 岳阳楼
别名: 阅军楼,巴陵城楼
所属地区: 湖南岳阳
地理位置: 巴丘山下
景点简介
岳阳楼建于公元220年左右,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说“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后,始称“岳阳楼”。此时,巴陵城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被称为岳阳楼。几千年来,在山东东汉末年,孙权的将军鲁肃奉命守卫巴丘,练习水军。巴丘古城建在洞庭湖与长江相连的危险地段(公元215年)。建安20年(公元215年)在巴丘山修建了阅兵楼,用于 训练和指挥水手。阅兵楼站在岸边,可以看到洞庭的全景。湖中的每一波帆都可以尽收眼底。气势非凡。阅兵楼是岳阳楼。当前面的阅兵楼是岳阳楼。北方的阅兵楼在晋朝被称为巴陵城楼。唐朝时,方始称岳阳楼。
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当时岳阳楼已倒塌,滕子京在公众的支持下重建了五年。
滕子京重建的岳阳楼于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4月)被战争摧毁,次年重建。清朝多次修复。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将地址迁至6丈以上。
岳阳楼在1700多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一座新楼拔地而起,湖岸高耸,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