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信息周庄景区
周庄景区
历史上记载于1086年的古镇周庄,位于上海、苏州和杭州之间。这个镇是泽国,四面环水,近距离交流。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家庭。
中文名称: 周庄
外文名称: zhouzhuang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江苏
电话区号: 0512
邮政区码: 215325
地理位置: 上海、苏州和杭州之间
面 积: 36.05平方公里
人 口: 2.2万多人
方 言: 苏州话
周庄简介
周庄是中国江南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
周庄位于苏州管辖的昆山西南部。周庄古称贞丰里。北宋时期,周迪功朗(官名)在这里设立了一个村庄。宋元佑元年(1086年),他在当地全福寺捐赠了200多亩房屋,因此被称为周庄。正式命名为周庄镇,但周庄是清康熙初年。周庄位于上海和苏州之间的江南水乡腹地。赞美的人说,这个镇是泽国,四面环水,香港和支流不同,湖泊和河流接触,近距离交流,都需要船。就像一颗镶嵌在淀山湖上的珍珠。最近,由于著名画家陈逸飞将周庄画入油画中,他在纽约拍卖中获得了良好的价格。人们不得不追求江南水乡的美景。外国人来了,周庄成了旅游热线。
周庄历史
周庄镇的老名贞丰里。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仰佛教,将庄田200亩(13公顷以上)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人们感谢他们的善良,并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但当时贞丰里只是集镇的雏形,和村子差不多。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搬到这里,人烟渐渐浓密。元朝中叶。江南富豪沈万三的父亲沈佑,由湖州南浔迁至周庄东部的东宅村(元末迁至银子浜附近),因经商逐渐繁荣,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老集镇。
明代,镇廓扩大,向西发展到后港街福洪桥和中市街普庆桥,并在后港街肆虐。
清朝,居民更加密集,西门地区逐渐成列,商业中心从后港街迁至中市街。此时已衍生为江南大镇,但仍被称为贞丰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为周庄镇。此外,从春秋到汉代,周庄地区也有“摇城”据说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播君封于此,周庄的历史更加悠久。在镇郊太师淀发现的良渚文化遗物也证明了这一点。
周庄在元代属于苏州省长洲县。明朝中期属于松江府华亭县,清初返回长州县。清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周庄镇因元和县一分为二,约五分之四属于元和县(今吴县)。五分之一属于吴江县(今吴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苏省巡逻队陈文恭将原吴县鲁直镇巡逻部门迁至周庄,管辖澄湖、黄天荡、独墅湖、尹山湖、白蛤湖,几乎有半个县。
周庄从原来的集合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城镇,这与江南富人沈万三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沈万三利用白蛤江(即东江)西京杭大运河、东北浏览河、海外贸易、周庄成为粮食、丝绸和各种手工业品配送中心和交易中心,促进周庄手工业和商业快速发展,最突出的产品有丝绸、刺绣、竹、脚炉、酒等。
周庄,悠远的历史,给古镇造就了诸多胜景。着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盛赞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宝藏,也是国家的宝藏”。
周庄特色
水乡古镇旅游资源独特,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水乡古镇,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丰富旅游内容,加强宣传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功建设“中国第一水乡”旅游文化品牌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的先例,成为国家首批AAAAA获得一级旅游景点“50个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地方”荣誉为国家旅游体系先进集体和中国知名旅游品牌。
沈万三故居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茶。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建造、布置的仿明建筑。故居是指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沈家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铜像、砖雕、漆雕、真实模型、布局、布景箱、泥塑、连环画等艺术手法展示的。是周庄旅游景点拓展和延伸的重要文化景观。故居充分体现了“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旅游文化”和“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 有机结合。
张厅
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数明代建筑之一,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易顺堂,据说是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奎在明朝正统年间建造的。清初卖给张姓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近年来,经过相关部门的精心维护,原有的风格得到了恢复。
作为富裕家庭的家,张厅经历了500多年的沧桑,但风格依旧。走过沿街的大厅,前面有一个绿色的天井。两边都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都有礼壳窗。在漫长的岁月里,受损的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精致精致的雕刻,不难看出张厅过去的风格。大厅开放明亮,—厚厚的庭院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基),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大厅里装饰着明代红木家具,灯火通明,欢迎客人。书画挂在墙上,—副对联特别引人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经过仔细思考,对联非常恰当地写出了张厅的建筑特色。
富安桥
富安桥位于中市街东端,横跨南北市河,连接南北市街。据说桥旁有一座总管庙,原名总管桥。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由里人杨钟建,初级青石面无级。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和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两次重建,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 3.8米,跨度 6.6米。清成丰五年(公元1855年)重建,易成花岗岩,东西有梯子,中间有平面。雕刻有浮雕图案,桥的四角有桥楼,从波浪中拔出,遥遥相对。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主动捐钱为村里做好事,因为他不想重蹈哥哥和朱元璋的覆辙,最终被派去充军。他捐钱建了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表达了他致富后祈求健康的愿望。
桥上有五块江南罕见的武康石,一块长的在桥东 作为行人休息的栏杆石,一块作为桥阶,三块短的铺在西桥的侧面,足以证明这座桥有着悠久的历史。武康石从浙江省德清县的悬崖上采摘。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色,不易磨损。几百年来,我不知道我走了多少步,但仍然基本保持原来的状态,雨雪天也不滑。
周庄小路
尽管周庄经历了900多年的沧桑,但它仍然完全保留了原有水乡古镇的风格和格局。虽然不如意大利威尼斯壮观壮丽,但却别具一格。周庄环境安静,建筑简单。镇上60%以上的住宅仍然是明清建筑,只有0.4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100座古典住宅和60多座砖雕门楼。同时,周庄还保存了14座具有自身特色的古桥。整个城镇以河流形成街道,桥梁和街道相连房屋,深宅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亭,古色古香,水镇融为一体,呈现出简约明亮的宁静,是江南大陆的典型“小桥,流水,别人”水乡泽国。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轻摇,绿影婆旋,回归朴素真实的小镇风情,会让游客不禁想起元代的名句: 吴树依吴水流,吴中舟很容易游泳。